第(2/3)页 哪曾想,刘备直接说道,“子龙你就守在这儿,不用随我一道去。” “可是…那王平。”赵云担心起来,毕竟白日里,这王平还要拿剑刺主公。 赵云那时候也是大意了,没有在刘备身旁,否则又岂会有法正的受伤。 “没有可是…”刘备回眼望向法正,眼芒中带着意味深长,他再度回头,“谋划三巴,三弟都能做到如此程度,若是我这做大哥的连独自一人面对賨人首领的胆气都没有?又如何让这王平心悦诚服的归降呢?” 说着话,刘备已经迈步而出。 步子不大,却完全没有上位者“一分一毫”的架子与威势! 他素来是——以诚动人! … … 黄忠与黄承彦,与沔水山庄是有渊源的。 这个渊源,便是一张弓射出的一百八十步的距离,还是二百步的距离,是只差的那“二十步”的救命的距离—— 这是黄忠心头永远的恨! 说起来…黄家是个大家族! 哪怕是黄忠寒了的这一支,都会因为“黄家”的崛起而崛起,黄家的消亡而消亡。 黄忠与黄盖一样,都是迁徙到南阳的黄子廉这一支,像是这种没落的“分家”子弟,除非拥有极强的个人勇武,否则…理论上是很难出人头地。 说起来,黄盖家比黄忠家要幸运,他进京给三公当了府官,而黄忠只能在荆州依靠一刀一枪来博出位。 但是,否极泰来,转折出现在刘表单骑入荆州。 为了迅速的坐稳这个“荆州牧”,刘表与荆州的四大家族蔡、蒯、黄、庞合作…黄氏一族“宗家”的族长黄祖成了江夏太守,统帅江夏黄家水军。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…黄忠作为黄家的一员,又勇猛异常,因此被升为中郎将,统领五千人。 这是黄忠故事的起点,也是他成长为“神射手”这个故事的起点。 之后的故事是黄祖带着江夏水军斩杀了孙坚,立下天大的功劳,黄家在荆州各家族中能量爆涨,直逼蔡家、蒯家的地位。 黄家名士黄承彦也成为刘表的连襟。 作为黄家猛将的黄忠,则被派去长沙入侵东吴,对垒的便是东吴的藩属,鼎鼎大名的——太史慈。 太史慈曾避难幽州,学会了幽州、并州、凉州人善于的骑射与箭术的本领。 黄忠与太史慈连年鏖战,在交手的过程中,黄忠也学会了太史慈的骑射与箭术。 再加上,黄忠在几场战役中表现胜过了太史慈… 那时候的荆南已经开始有传言——黄忠的射术超过了太史慈,成为了大汉天下的第一神射手。 原本…黄忠,乃至于黄家,应该一直辉煌下去,可恰恰转折点出现在建安十三年初,那一年黄家的族长黄祖阵亡了。 黄忠不知道的是。 看似黄祖是死于孙权、周瑜之手,可实际上却是因为荆州内部氏族的纷争。 黄家支持的始终是大公子刘琦,而蒯、蔡两家支持的则是小公子刘琮。 也就是从黄祖阵亡起,黄家开始迅速的沦落,黄忠也开始不受重用,沦为氏族争斗的牺牲品…顶着威震荆南的名声,却在长沙被空降了一个顶头上司——韩玄! 被这个顶头上司一上任就将他的兵权悉数“收缴”! 也正是这时,失意的黄忠带着儿子黄叙,两人离开长沙,赴沔南计划与黄承彦一叙…想要谈谈黄祖死后,如今这纷乱的荆州局势,黄家该何去何从? 同时,随着箭术的精湛,黄忠越来越意识到,他手中弓箭的那一百五十步的射程,已经完全无法发挥出他的箭术,甚至限制着他的发挥。 黄忠想要向黄承彦这个同族中墨家机关术的传人…求一把能射的更远的“强弓”,进一步的发挥出他的箭术! 之后,黄忠与儿子如愿到了沔南,也见到了黄家的这位有名的名士黄承彦。 黄忠问出了第一个问题,黄家该何去何从? 黄承彦告诉黄忠,黄家还没输,他的女婿诸葛亮依旧在支持大公子,还拉上了刘备这个助力,黄家中兴有望,让黄忠去江夏,替刘琦统领黄祖的那支江夏黄家水军,将兵权握在自己手里。 之后,黄忠问出了第二个问题… 那能射更远的箭… 这个…黄承彦爱莫能助。 一百五十步,已经是这个时代弓弩的极限了,莫说是黄承彦,就是换作这个时代的任何人,也不能设计出超越这个距离的弩矢。 当然,这本只是一个小插曲。 黄忠也算是不虚此行…就带着儿子回去。 可天不遂人愿,还没有到江夏,在一处树林时,黄忠的儿子突然高热不退,黄忠去打水为儿子降温。 不曾想,听到了林间的虎啸声,往回跑时才发现一只猛虎将他的儿子按在爪下… 黄叙是黄忠老来得子,自幼因为体弱无法习武,那时也才十三、四岁,更发着高热…哪里是猛虎的对手? 而这时候,黄忠距离猛虎有两百步,他根本来不及救儿子! 那时候的黄忠冷静下来,弯弓搭箭,可第一箭射出…是一百五十步的极限,却并不能射中猛虎。 第二箭趁着风势,黄忠射出了一百八十步的距离,依旧距离猛虎差一点… 而就在这时,猛虎已经咬断了黄叙的脖颈,等黄忠冲上来时…第三箭方才射中猛虎的屁股,猛虎方才仓皇逃窜。 可黄忠再赶到儿子身边时,哪里还有气息? 黄忠悲痛欲绝… 他望着那射落在不远处,距离儿子这边只有二十步的箭矢,他痛苦不已,懊恼不已! 他超越了太史慈成为了天下第一神射手。 可哪怕这样,他依旧没能救了他的儿子! 他甚至在想,如果…如果沔南同族的黄承彦能制造出那超过两百步距离的弓箭,他…他一定就不会再失去儿子! 从那时起,黄忠伤心欲绝,再也无心于黄家的氏族之争。 他没有去江夏投靠长公子刘琦,他抱着儿子的尸体回到了长沙,将儿子安葬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