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八十五章 故人北来-《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》
第(3/3)页
而「秃鹰」尉迟轩、「开碑掌」雷德,带着尉迟南和尉迟北兄弟,返回中兴府想办法把李德旺的几个幼子带到临安来。
「秃鹰」尉迟轩正要动身的时候,冷静下来的李遵顼,再一次把尉迟轩叫进了书房。
李遵顼从桌案上,拿起一块方印,想了想又亲笔写了一封诏书,一并递给了尉迟轩。
「尉迟统领,到了中兴府,如果能确定是李睍派人毒杀了旺儿,你将这御印和诏书展示给满朝文武,痛陈李睍的罪孽,立「银城公主」李德嫣为大夏女帝。」
「太上皇你?——」
「秃鹰」尉迟轩还没来得及接诏,旁边的慕容秋荻诧异的叫道。
「太上皇,你又何必再多此一举呢?这样一来,你不是把嫣儿架在火上烤了吗?让她一个女子,来承担大夏灭国的骂名吗?」
「哈哈哈——荻儿,欲戴其冠、必承其重,也许未必是骂名呢?大夏已经这样了,旺
儿也死了,老夫还有什么不敢做的?」
李遵顼还是固执地将御印和诏书给了「秃鹰」尉迟轩,并再三嘱咐他,万事以营救几个皇子为主,确保几个皇子平安了,再做其他的事情。
「秃鹰」尉迟轩,一行四人离开李府,一路向西夏中兴府而去。
这件事过去三天了,吏部尚书薛极才到了李遵顼的府上报信。
不是老薛极有意耽搁,而是他们接到的信息就是晚了一步。
官家赵扩的信息,是「听风」的人送到银州陆乘风那里,陆乘风跟孟珙商量之后,才派孟瑛往洛阳燕王府送信。
郭默等人收到急报,研究了方案,并派兵之后,才再次将一应消息汇总,从而报到临安。
尉迟南和尉迟北兄弟则不然,他们在西夏王李德旺死后,新的夏王李睍一被选出来,这二人就觉得不能再在中兴府待下去了。
二人直接骑上两匹快马,一路不停地向临安而来,才比大宋的军报还要早了两三天。
......
洛阳城,燕王府。
春日总是短暂的,牡丹花大开之后,众人还没看得过瘾,炎热的夏天就到来了。
燕王府的练武场上,却真的是热火朝天。
这样的天气,如果待在「敦武殿」里练武,这几个汉子都会觉得憋闷。
再说了,那里已经算是小龙女专属的练功房,除了小郭襄天天跟去,其他人自然不好前去打扰。
郭默就让人在偌大的练武场上空,拉起了一大片白色的纱绸,多次调试之后,既能隔绝一部分热量,又可以保证光线。
众人都觉得这真是个不错的奇思妙想,郭默却不是很满意,可惜,他实在没地方去找后世那种专属的隔热材料,凑合着用吧。
封戈、叶瞿两位师弟,陆冠英这个是自己的师侄,李志常和崔志方这两位是客卿,再加上自己的二弟子武南天。
严格来讲这六人的差距不算太大,李志常、陆冠英稍稍强上一些,其他四人都在伯仲之间。
无论是师弟、师侄还是徒弟,那都是妥妥的自己人,郭默难免就更严厉一些。
尤其过去七八天了,西夏最新的军情还迟迟没有报来,郭默就不免有些烦躁,给这帮小子安排的训练量也就更大了一些。
众人也理解他的心情,谁也没敢讨价还价,一本正经的练着,尤其是武南天,就自己一个是徒弟,他不能给师傅丢人啊。
一天、两天、三天......
等又过了五天之后,赵汝述和老程珌联袂来到了练武场。
「殿下——」
「殿下——」
「二位,可是有西夏的消息?」
见这二老急冲冲走来,额头上都见了汗珠了,郭默急忙问道。
现在未时刚过,还没到郭默去「群英殿」看情报的时辰,这二位到来指定是有大事发生。
「殿下,西夏确有孟都统的军报传来,不过当务之急,您还是先见一位南边来的故人要紧。」
赵汝述手里就拿着孟珙的军报,但却没有直接交给郭默,他们在来之前恰好碰到一人到燕王府来找郭默。
二人将其带到前院的小花厅,详细询问过之后,觉得这件事情更值得好好商讨一下。
孟珙的军报他们已经看过,除了一丝震惊之外,没有什么危急的事情。
因此,二人一致认为,应当先让燕王见见此人。
「故人?南边来的?」
郭默没明白这二老的意思,见个人需要你们一起来找我吗?
见二人不肯说,郭默也没继续追问。
让那几个小子继续练习,自己就随着二老来到小花厅。
「郭......燕王殿下,可还认识在下否?」
小花厅内,有一个在座看茶,一身儒生打扮,手中拿着一把折扇。
「啊,朱兄?怎么是你?你怎么找到这里来了?」
来人是谁?
正是一灯大师座下,四大弟子之一的,书生朱子柳。
算算时间,距离上次分手到现在,都已经过去六年多了。那时候的郭默,还完全是一个江湖中人,武功境界尚未到绝顶之境。
「哎,一言难尽啊,此次朱某前来,是向燕王殿下求救了,还望殿下看在家师的份上,出手帮一把大理段氏吧——」
朱子柳站起身来,竟然冲着郭默要行大礼。
「朱兄使不得,你这是作甚?快快起来——」
郭默赶忙抢身上前,一把就将朱子柳给扶住了,朱子柳再使劲也没能挣脱郭默的手。
「朱兄,以我跟一灯大师的交情,还有什么事情需要朱兄如此相求?只要是郭默能做得到的,绝不推脱。」
郭默也看出来了,绝对是出了什么大事,否则这位一贯温文尔雅,且极在乎自己形容的人,此时却是风尘仆仆的。
那么,朱子柳此来,到底所为何事呢?
那年,郭默和黄蓉离开之后,一灯大师感慨这两个年轻人的武学天赋,也是静极思动,想回家看看自己的儿孙。
就带着「渔樵耕读」四大弟子,离开了隐居之地,一路向西南,回归大理。
等进入大理国土了,一灯就发现这十来年,大理的民生却是差了很多,尤其是跟大宋比起来。
而且,他们原来隐居的地方,在大宋只能算是普普通通,如果真到了江南之地,恐怕两者的差距会更大一些。
一路回到大理国都附近,一灯也没进大理城,就在城外找了个不起眼的寺庙挂单。
命四弟子朱子柳,到皇宫去将自己的次子,当今大理皇帝段智祥叫了出来。
父子二人也很久没见面了,自然是互道衷肠一番。
在那之后,一灯就在一座无名寺庙中修行,并将段志祥三个十岁以上的儿子带在身边,专心指导这几位皇孙的武艺。
「渔樵耕读」四人,一灯只留下书生朱子柳在身边,其他三人都让他们再回朝中,帮助儿子段志祥署理朝政。
这一待就是六年,最大的皇孙已经长到了二十二岁,家传「一阳指」也练到了四品,一身功夫突破到二流境界。
另外两个皇孙,也将「一阳指」修到了五品,武功却都在三流。
可惜,这三个皇孙的资质都只能算是一般,这一点上,一灯大师也爱莫能助。
原本这样的生活尚算安稳,一灯大师也考虑着再过几年,如果将剩下两位皇孙的武功,也能提到二流境界,这样的实力在大理国算是不错了。
就在这个时候,一天大半夜的,无名寺庙外传来军队的呼和声。
还没等一灯出去呢,四弟子朱子柳就跑了进来,后边居然还跟着自己的三弟子武三通。
「三通,你怎么过来了?啊,你怎么满身的鲜血?」
借着月照的光亮,一灯才发现,自己这位半年没见的三徒弟,此时竟然浑身是血。
而武三通的右臂之上,赫然还插着一支断箭......
/132/132856/31565190.html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