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章 用心良苦-《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在客栈大堂里喝酒的,是五个蒙古的军汉,喝得豪爽却也不算野蛮。

    看样子已经喝了不少时间,旁边空出来的酒坛子,都有了三四个。

    郭默一眼就认出来,坐在正中央那位,正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位师傅,神箭哲别。

    哲别也认出了郭默,不过没有立即相认,反而对着那几位军汉说道。

    “难得最近清闲,都回去好好陪家里人过节吧,说不定哪天突然接到大汗的命令,就又得出征了。”

    “今天都喝得差不多了,我也乏了,大家先散了吧。”

    哲别是他们的顶头上司,这几位又都是哲别一手提拔上来的,说是心腹也不为过。

    要不然,也不会随着哲别一起,被赋闲了这么长时间。

    就因为是自己人,一年将尽的时候,才陪着哲别来到这客栈里喝酒。

    见哲别发话了,几人也赶忙起身告辞,喝得也实在是不少了。

    几人抢着去付账,却被掌柜的告知,哲别早已付过了,几人才相扶着离开了,临走还看了一眼郭默和黄蓉二人。

    “师傅——”

    看着那些人远去了,郭默才来到哲别近前,再次叫了声“师傅”。

    这时,店伙计端着两碗姜汤过来。

    哲别也没说话,示意他们先喝了姜汤,暖暖身子。

    “默儿,你怎么还敢回来?不要在客栈住了,跟我回家去。”

    看到这二人喝完了热姜汤,哲别才开口说话。

    “回家?师傅,您在这里有家吗?”

    郭默是知道哲别的,常年在军营住着。

    当然,也没耽误娶了两位妻子,膝下也有两子一女,但貌似都不在这里啊。

    “哎,算是吧,你们收拾一下,还是住到家里方便些。”

    见哲别一再坚持,郭默也乐见其成,只好把空碗还给店家。

    又让伙计给自己打包了四只烧鸡和五斤卤肉,另外还带上了一坛上好的“草原白”。

    “你这小子,到了师傅家,难道还怕没吃的吗?”

    看到郭默又是酒又是肉的,哲别不禁笑骂道。

    “嘿嘿,这不是天也黑了,万一到了师傅家,您那里的吃食不够,我们还得饿肚子不是。”

    从小在哲别面前,郭靖都是恭恭敬敬的,哲别传授骑射功夫的时候,要求的也极其严格。

    无奈郭默却总是嬉皮笑脸的,哲别提出的要求,只堪堪完成就好,绝不多做一分,也让你挑不出毛病来。

    郭默再次谢过店家,又让伙计把自己的马牵过来,将打包好的肉类放在马上,自己拎着那坛十斤装的“草原白”。

    话说,哲别其实是最典型的草原人,原本居无定所的。

    只是这半年来,拖雷、哲别、韩宝驹等,当初跟郭靖、郭默走得近的人,多多少少都受到了窝阔台的排挤。

    韩宝驹当然是带着“七贤庄”的人,直接杀出了大漠,拖雷好歹是铁木真的亲子,也有自己的部落和草原。

    拖雷虽然也暂时被排挤,倒也不会到赋闲的地步。

    倒是这个哲别,也已经五十岁的人了,征战半生多有伤痛。

    看着窝阔台一系的人如此针对自己,干脆告了病假,回去养病了。

    成吉思汗不愿闹得那么难堪,还委任他一个留守的名义,顺带帮持一下粮草的供应。

    大漠草原,已经飘雪两三个月了,哪里还能有粮草转运?

    无非是个安慰而已,哲别也心知肚明。

    成吉思汗铁木真,虽然英雄一世,但毕竟英雄也有迟暮的时候,

    而窝阔台就是他在内心选定的下一任大汗。

    哲别索性真的就在后方养起伤来,还在这个镇子中,修建了一座院子。

    本来,这里搭建蒙古包的人居多,也许是受“七贤庄”的影响,这些年,有条件的蒙古人,也开始建自己的院子。

    两个月前,更是将自己的两个媳妇儿,和小儿子接了过来。

    大儿子忽生孙已经二十岁了,跟在拖雷帐下效力,唯一的女儿,去年也出嫁了,嫁的人是木华黎的二小子。

    只剩下小儿子斡鲁思,今年刚刚十二岁,小名叫哈吉,是哲别的第二位媳妇所生。

    而哲别的第二位媳妇,还是一名汉人,只是来自于大金国,当年北上逃难的孤女。

    哈吉的长相,更随他母亲,不仔细看,都不觉得有蒙古人的血统。

    哲别的家,就在镇子的最东头,一座占地三亩左右的院子,整体结构上,还真是彷照着“七贤庄”来建的,只是要小了很多。

    郭默二人也没骑马,只是牵在手里,陪着哲别走了回来。

    本来就在一个镇子上,从客栈到哲别的家,顶多不到两里地。

    现在的雪虽然没停,却也下得缓了很多,慢悠悠飘散着。

    哲别刚刚敲了两下门,里边就有应门的老卒把门打开了,看到是自家将军回来了,后边还跟着两位客人。

    赶忙上前去,主动牵过郭默二人的马匹。

    郭默把买来的酒肉拎着,跟着哲别往里边走。

    整个院子很简单,也就显得有些空旷,三进的院子,会客大厅设在二道院。

    三人来到会客大厅的时候,早有下人在屋中掌了灯,还顺便点起一盆炭火。

    “去,到后院让芸娘和哈吉过来,就说默儿来了,要她跟哈吉来作陪。”

    郭默是带着黄蓉一起来的,哲别总不好就自己一个人接待。

    而哲别的大媳妇,也是个地地道道的蒙古人,比哲别还大着两岁。

    上了点儿年龄,腿脚也不太方便,关键是汉话也说得不利索。

    而二媳妇就不一样了,才三十四五岁,又是汉人出身,自然待人接物没什么大问题。

    时间不大,就听见外边有脚步声响动。

    “将军,听说是默儿过来了?这小子还有良心,知道大过年的来看看我这个师娘啊?”

    二媳妇芸娘,性子有些泼辣,跟了哲别也十四五年了,当年郭靖和郭默找哲别学艺的时候,没少关照他们两个。

    也许因为大家都是汉人,不管郭靖还是郭默,对这位小师娘也格外的亲切和尊重。

    也是因为芸娘的原因,哲别的家里要比别人家,更多了很多汉人的元素,比如这个过年。

    这人还没进来呢,声音就先传了过来。

    风门一响,进来一位妇人,后边还跟着一个半大小子,个子倒是比这妇人还高出一头去。

    “徒儿见过师娘——”

    郭默赶忙上去,冲着来人深施了一礼。

    别看郭默对哲别马马虎虎,对这位小师娘却礼数周到得很,他知道这小师娘的祖上,当年在大金国也是做大官的。

    小师娘从小也算是在书香门第中长大的,学识和规矩都没得说,自己和大哥小时候,还曾经跟着小师娘学过两年诗文。

    后来,家道中落,更是得罪了朝中权贵,才北逃大漠,遇到了哲别。

    “咯咯,真是默儿啊?我还当你师傅拿话哄我呢。先坐着吧,今天除夕夜总算又抓一个陪我守岁的了,这位是黄姑娘吧?”

    芸娘上前去扶起来郭默,上下打量着这个好几年没见到的徒弟,上次见面好像还是郭默十六岁的生日吧?

    然后,芸娘就看到了旁边的黄蓉,眼睛顿时一亮,好标致的女子!

    随即想到哲别告诉过自己的消息,顿时猜到,这个女子应该是默儿的媳妇,黄蓉了。

    “看我这马虎劲儿,蓉儿快过来叫人,这是我的小师娘,从小没少照顾我和大哥,哲别师傅你在太湖见过的。”

    黄蓉瞪了郭默一眼,心说这么聪明的人,今天怎么不会说话了?

    什么叫在“太湖”见过,这不明摆地提醒一下,当年哲别在太湖水寨被擒的事情吗?

    果然,坐在一边的哲别,脸上一阵微红。

    好在是大晚上的,没人注意到,只是在心里说了句:“真是亲徒弟啊!”

    “蓉儿见过师娘,早听默哥哥说过,在草原上有一位知书达理的师娘,秀外慧中、明**人,今日一见果真如此。”

    “咯咯,默儿会这样夸我吗?黄姑娘才是明**人呢,也不知道默儿这臭小子,上辈子积了多大的德,竟然能找到黄姑娘这么好的媳妇儿。”

    好嘛,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,这才两个,就在那里互相吹捧上了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