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申时行满意的离开了国子监。 一众监生则是纷纷感慨,他们到底是后娘养的,没人疼没人爱。好不容易盼来个阁老,以为他老人家是来讲学的,谁知人家只是给翰林院的“老爷们”招书办。 宁修更是疑惑不解的冲刘惟宁道:“刘兄这是何意啊。” 刘惟宁微微眯着眼睛,嘴唇翕张道:“宁贤弟莫要以为这翰林院的书办轻贱,若能得进翰林院对大比可是大有助力的。” 宁修隐约明白了什么,催问道:“刘兄的意思是借翰林院的藏书理通经义?” 刘惟宁却是摇了摇头。 “翰林院的修撰,编修们可都是天榜出身。” 宁修不由得神情一振。 所谓的天榜指的就是科举中的一甲前三,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状元、榜眼、探花。 状元、榜眼、探花会立即授官,供职翰林院。其中状元授予修撰,榜眼、探花授予编修。 刘惟宁的意思莫不是想要向这些人请教文章? 若是一般的书办,这些翰林老爷们自然不会正眼瞧。可刘惟宁的身份却不一般,他是堂堂举人出身! “刘兄高见,这些翰林官都是刚刚入仕不久,文章还不显得暮气。拿来做参照自然再合适不过了。” 刘惟宁微微颔首:“再者,方才申阁老言明这书办只是临时差遣,大比前便能结束,并不影响赴试。我去不过是抄誊一些文书,十分轻松,其余时间自然可以温书作文。能够在翰林院这种地方读书备考,也算是福气了。” 宁修细细想来确实是这么个道理。 在湖广会馆温书也是温书,在翰林院温书也是温书。那么为何不选择在文气更盛的翰林院呢? 再说,翰林院的这些大佬也是人脉啊。 与他们结交一番,自可留下一段善缘,将来没准还有用处。 毕竟刘惟宁没有宁修的资源,不可能和张家三公子谈笑风生。 “刘兄好眼光。” 宁修拱了拱手道。 “哈哈,宁贤弟快别说了。愚兄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。愚兄可是羡煞你啊。” 二人相视一笑,结伴离开明伦堂,出了国子监。 ...... 接下来的一个月过的很快,宁修整日在张居正京邸和张懋修温习儒家经典,并互相出题应答。 第(1/3)页